趣味心理健康测试

孤独症倾向科学筛查:CHAT 量表简易自测指南

142人关注
孤独症倾向CHAT筛查量表
专业分析 | 57道测试题 | 114个选项

孩子总爱自己玩,叫名字也没反应?别再简单归结为 “内向”“认生”!今天手把手教你用专业的 CHAT 量表做孤独症倾向科学筛查,不用跑医院排队,在家就能完成简易自测!

什么是 CHAT 量表?专业筛查的 “快速通道”

CHAT 量表全称为 “儿童孤独症筛查量表”,是全球广泛使用的孤独症早期筛查工具。它由 15 个简单易懂的问题组成,专门针对 18 个月 - 2 岁的幼儿设计,能快速捕捉孩子在社交互动、语言发展、行为表现等方面的异常信号。比如,量表会考察孩子会不会用手指向感兴趣的东西,会不会模仿大人的动作等。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恰恰是判断孤独症倾向的关键线索。

这个量表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经过大量临床验证,准确率高、操作方便。家长们不用具备专业医学知识,对照题目观察孩子的日常表现,就能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孤独症倾向。很多家长就是通过 CHAT 量表,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为后续干预争取到了宝贵时间。

15 道题,在家就能完成的 “健康体检”

CHAT 量表的 15 道题分为不同维度。在社交互动方面,会问孩子会不会主动对父母微笑、会不会回应别人的呼唤;在语言发展上,考察孩子是否会说简单的词语、会不会用语言表达需求;在行为表现上,关注孩子有没有重复刻板动作,比如长时间旋转物品、反复开关抽屉等。

举个例子,量表中有一题是 “孩子会不会用手指向窗外的小鸟或飞机”。正常孩子看到感兴趣的东西,会本能地用手指向目标,吸引大人注意;而有孤独症倾向的孩子,可能很少有这种主动分享注意力的行为。家长只需在日常生活中仔细观察,根据孩子的实际表现勾选 “是” 或 “否”,就能完成初步筛查。

筛查结果怎么看?别慌,专业解读来了

完成测试后,要根据得分判断结果。如果孩子在某些关键问题上回答 “否”,比如不会用手指物、很少与他人有眼神交流,那就要引起重视了。不过,一次筛查结果异常,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患有孤独症。CHAT 量表只是初步筛查工具,用来提示是否需要进一步诊断。

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表现,建议尽快带孩子到专业的儿童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找儿童心理科或发育行为儿科的医生,进行更全面的评估。医生会结合孩子的成长发育史、临床观察以及其他专业测评,给出准确诊断。早发现、早干预,对孩子的康复至关重要。

筛查之后该做什么?科学干预很关键

就算孩子被确诊孤独症,也别绝望!如今医学发展迅速,通过科学的干预训练,很多孩子都能显著改善症状。常见的干预方法包括应用行为分析(ABA)、言语治疗、 occupational therapy(作业治疗)等。这些方法能帮助孩子提升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家长在干预过程中也起着关键作用。要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干预计划,在家中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用耐心和爱心陪伴孩子成长。记住,每一个 “来自星星的孩子”,都有绽放光芒的可能!

通过 CHAT 量表进行孤独症倾向科学筛查,是守护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一步。家长们别再忽视孩子成长中的 “小异常”,赶紧对照量表给孩子做个自测吧!如果在筛查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也别忘了转发给身边有需要的家长!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