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姆性别角色调查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桑德拉·贝姆编制的一份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心理测量问卷。它旨在打破传统性别观念中对男性和女性特质的简单二元划分,全面而细致地评估个体在性别角色方面的表现。
该调查表涵盖了众多与性别相关的人格特质和行为描述。它包含了一系列分别体现男性化特质(如自信、独立、有主见、具有领导力等)和女性化特质(如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等)的项目,同时也涉及到一些中性特质。受测者需要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对每个项目进行评定,表明其在自身性格与行为模式中的体现程度。
贝姆性别角色调查表的独特价值在于它能够识别出多种性别角色类型,而非仅仅局限于男性或女性单一类别。它可以区分出男性化、女性化、双性化以及未分化等不同的性别角色定位。例如,双性化个体是指那些在男性化和女性化特质上均有较高得分的人,他们既具备传统男性的果断、勇敢等特质,又拥有传统女性的细腻、关怀等品质,这类人在面对不同情境时往往能展现出更灵活的应对方式和更强的适应能力。
古希腊有个传说曾讲到过人类性别的由来,说最早的人类是雌雄共体,而且还是两个头、四条手臂、四条腿,他们不会感到孤独和恐惧,而且孔武有力。神担心他们太强大,就将他们从中间劈开,一分为二。
于是便有了彼此分开的:男人和女人。男女除了身体结构不同,在性格特质方面也有着不同的特点。男性在性格上更容易表现出:独立、勇敢、有主见也更具攻击性。女性在性格上则更容易体现出温柔、善解人意和重感情的一面。
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
包括人类在内,所有哺乳动物的生理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理论上,不管一个人体内有多少条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就被认为是女性,有1条Y染色体就是男性。在胚胎时期,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也被称为“性别决定基因”,能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睾丸)发育;而没有Y 染色体和SRY基因的女性胚胎会自然地发育出女性的生殖器官(卵巢)。这两种生殖器官分别能产生二氢睾酮(雄性激素)和雌二醇(雌性激素),维持男性和女性第二性征的稳定。而在胚胎发育的过程,包括SRY基因在内,这些促进生殖器官发育的相关基因一旦出现突变,就会引起性发育异常,使胎儿在出生后表现为性征模糊。
同时,人类个体还具有心理性别,也称为“性别认同”,即个体对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的一种主观感觉。而对于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不相符的个体,也就是跨性别者(transgender),他们经常会因为“性别焦虑”(gender dysphoria),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的生理性别,以符合内心对自身性别的认识。
人类大脑有9种性别表达
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桑德拉·贝姆(Sandra Bem)认为一个人可以具有女性性格和男性性格。为了识别这类“双性别者”,她设计了一份能衡量性格特征,即贝姆性别角色调查表(Bem Sex-Role Inventory,BSRI)。BSRI表中共有60个表示性格的形容词,包括了20个典型男性性格描述、20个典型女性性格描述以及20个中性描述,并能根据参与者与选项的契合度(用1~7分表示“从不”到“总是”)进行打分,并判断参与者属于典型男性、典型女性、双性化以及未分化中哪一类性格特征。
而研究人员也利用BSRI表收集了参与者的性格特征,试图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综合衡量参与者性格特征与大脑的神经活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不完全考虑生理性别的情况下,92名参与者会被归类为9种维度的脑性别表达或“坐标轴”(brain-gender axis)。
通过使用贝姆性别角色调查表,在个人层面,有助于个体深入了解自己的性别角色认同,摆脱刻板印象的束缚,更好地发掘自身多元的潜力,从而在职业选择、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做出更契合自身特质的决策。在社会层面,它为研究性别角色差异与平等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基础,推动了性别研究领域的发展,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传统的性别观念,对构建更加包容、多元和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