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漫漫长路中,压力与挑战如影随形。从日常工作的紧迫任务,到人际关系的微妙摩擦,再到人生重大转折带来的冲击,压力以各种姿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面对这些压力,人们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而应对方式量表,正是帮助我们了解这些应对模式的重要工具。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
特质应对方式问卷,是评估个体在面对压力时相对稳定的应对特质的工具。它将应对方式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大维度 。积极应对维度中,诸如 “我总能看到事情好的一面” 这样的表述,反映出个体以乐观视角看待问题的特质。拥有这种特质的人,在面对困境时,仿佛自带一束光,能迅速捕捉到事情积极的可能性,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向,如同在黑暗中为自己点亮一盏希望之灯,照亮前行的路,不断提升自身的心理韧性。而消极应对维度里,“我常常担心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 这类条目,则体现出个体面对压力时可能产生的消极特质。这类人往往容易陷入担忧的漩涡,被负面情绪笼罩,在压力面前可能因过度担忧而裹足不前,难以积极地去解决问题。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
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以其简洁高效的特点,在心理学研究、临床诊断和健康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它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构成,共包含 20 个条目 。积极应对维度的 12 个条目,充分展现了个体积极主动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方式。比如 “通过学习新的技能和方法解决问题”,这体现了个体在面对挑战时,主动出击,积极寻求提升自我能力,以更好地战胜困难的进取态度;“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 则反映出个体乐观的思维方式,善于从困境中挖掘积极因素,为自己注入前行的动力。消极应对维度的 8 个条目,像 “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迹改变现状”,生动地描绘出个体在面对压力时,倾向于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企图通过不切实际的幻想来逃避现实困境,而不是积极地采取行动去解决问题。
应对方式问卷(CSQ)
我国现行通用的应对方式问卷(CSQ),是肖计划等人参照国内外应对研究的问卷内容以及有关 “应对” 的理论,充分结合我国文化背景精心编制而成 。该量表包含 62 个条目,涵盖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这 6 个分量表。这一量表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清晰地解释个体或群体的应对方式类型和应对行为特点,还能有效比较不同个体或群体的应对行为差异。更为关键的是,不同类型的应对方式能够反映出人的心理发展成熟的程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个体在面对压力时的心理状态和成长阶段。
量表中的具体维度与条目
积极应对维度的多样体现
在诸多应对方式量表的积极应对维度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应对策略。“解决问题” 这一策略在应对方式问卷(CSQ)中有着充分体现,例如 “制定一些克服困难的计划并按计划去做”“能理智地应对困境” 等条目,展现出个体在面对压力时,冷静分析问题,积极制定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的能力。这类人如同经验丰富的探险家,面对未知的困境,能够凭借理性和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开辟出前行的道路。“寻求帮助” 也是积极应对的重要方式,在相关量表中,如 “向亲戚朋友或同学寻求建议”“与人交谈,倾诉内心苦恼” 等条目,反映出个体懂得借助外界的力量来应对压力。他们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在遇到困难时,不独自硬抗,而是积极与他人沟通交流,获取建议和情感支持,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积极思考” 同样不可或缺,像 “尽量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对自己取得成功的能力充满信心” 等条目,体现出个体乐观的心态和积极的自我认知,这种积极的思维模式能帮助他们在困境中保持希望,激发内在的潜能。
消极应对维度的典型表现
消极应对维度也有着其典型的应对表现。“逃避” 在量表中多有体现,如简易应对方式问卷里的 “试图休息或休假,暂时把问题(苦恼)抛开”“试图遗忘整个事情” 等条目,反映出个体在面对压力时,选择暂时逃离问题,回避现实困境,就像鸵鸟遇到危险时把头埋进沙堆里,期望问题自行消失。“自责” 也是常见的消极应对方式,在应对方式问卷(CSQ)中,“常感叹生活的艰难”“认为自己不应该犯错误” 等条目,展现出个体在面对挫折时,过度责备自己,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中,难以积极地去解决问题。“幻想” 同样存在于消极应对维度,比如 “幻想可能会发生某种奇迹改变现状”,个体企图通过不切实际的幻想来缓解现实压力,而不是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
应对方式量表的实施过程
量表的发放与填写
以应对方式问卷(CSQ)为例,其为自陈式个体应对行为评定量表 。在实施过程中,检查者将问卷发放给受测者,受测者需先认真阅读指导语,明确答题要求。随后,受测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一对问卷中的每个项目提及的问题进行回答。整个过程如同一场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受测者需要静下心来,回顾自己在面对各种压力情境时的真实反应,诚实地作出选择。每个条目有 “是”“否” 两个答案,如果选择 “是”,受测者还需继续对后面的 “有效”“比较有效”“无效” 作出评估;若选择 “否”,则直接进入下一个条目。这个过程给予受测者充分的空间,去梳理自己过往的应对经验,审视自己的应对模式。
适用人群的范围界定
不同的应对方式量表有着相应的适用人群范围。应对方式问卷(CSQ)适用于文化程度在初中及初中以上、年龄在 14 岁以上的人群,且除痴呆和重性精神病之外的各类心理障碍患者也可适用 。这一广泛的适用范围,使得量表能够覆盖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文化水平的人群,为更全面地了解大众的应对方式提供了可能。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等,虽然在具体适用范围上可能略有差异,但总体也围绕着成年人以及部分青少年群体,旨在全面了解不同人群在面对压力时的应对特点。
应对方式的组合与解读
成熟型应对组合
在应对方式问卷(CSQ)的研究结果中,“解决问题 — 求助” 被视为成熟型的应对组合 。这类受测者在面对应激事件或环境时,宛如训练有素的战士,既能凭借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冷静地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积极主动地去解决困难,又懂得在必要时向他人求助,借助外界的力量来更好地应对挑战。他们较少使用 “退避”“自责” 和 “幻想” 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在生活中展现出一种成熟稳定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无论是工作中的难题,还是生活里的困境,他们都能以积极、理性且有效的方式去应对,因此往往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不成熟型应对组合
“退避 — 自责” 则被归为不成熟型的应对组合 。这类受测者在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就像迷失方向的羔羊,常以 “退避” 的方式,试图远离问题,逃避现实的压力;同时,还容易陷入 “自责” 的情绪深渊,过度责备自己,将问题的原因全部归咎于自身。他们较少运用 “解决问题” 这类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其情绪和行为均缺乏稳定性,在面对压力时,容易被负面情绪左右,难以有效地解决问题,可能会导致问题不断积累,心理负担日益加重。
混合型应对组合
“合理化” 属于混合型应对组合 。这一应对因子呈现出复杂的特点,它既与 “解决问题”“求助” 等成熟应对因子存在正相关,表明个体在某些时候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但同时又与 “退避”“幻想” 等不成熟应对因子呈正相关,说明个体在应对过程中也会出现消极、不成熟的应对行为。这反映出这类受测者的应对行为仿佛是成熟与不成熟应对方式的混合体,在应对行为上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和两面性的人格特点。例如,在面对工作压力时,他们可能一方面会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又会在遇到困难时选择逃避,或者通过幻想来缓解压力,这种矛盾的应对方式可能会影响他们最终解决问题的效果。
应对方式量表通过对不同类型量表的了解,对量表中具体维度与条目、实施过程以及应对方式组合的深入剖析,我们能更清晰地认识到人们在面对压力时的多样反应,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应对行为,为提升应对能力、促进心理健康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