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心理健康测试

抑郁自评量表

55人关注
SDS抑郁自测量表 - 20个项目
专业分析 | 30道测试题 | 60个选项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是用于评估个体抑郁状态的主观量表。它由20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都描述与抑郁相关的症状或感受。这些项目涵盖了情绪、认知、行为和躯体功能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反映个体在过去一周内的抑郁体验。

这20个项目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WX20250808-223138@2x.png

情绪方面: 包括感到沮丧、悲伤、焦虑、易怒等情绪体验。例如,“我觉得闷闷不乐,提不起精神”、“我感到悲伤和忧愁”。

认知方面: 包括对未来的悲观预期、自我评价降低、注意力不集中等认知改变。例如,“我对未来感到悲观”、“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行为方面: 包括活动减少、社交退缩、兴趣丧失等行为改变。例如,“我做事没有以前那么起劲”、“我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

躯体功能方面: 包括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疲劳乏力等躯体症状。例如,“我睡眠不好”、“我感到疲乏”。

每个项目都采用四级评分制,受试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符合的选项:

1分: 很少或根本没有

2分: 有时

3分: 经常

4分: 总是

其中,有10个项目是正向计分,即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另外10个项目是反向计分,即得分越高,抑郁程度越轻。反向计分的项目旨在减少受试者的反应偏向,提高量表的信度。

抑郁自评量表的评分方法相对简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反向计分项目处理: 首先,需要对反向计分的项目进行转换。具体方法是用5减去受试者在该项目上的原始得分。例如,如果受试者在某个反向计分项目上的得分为2,那么转换后的得分就是5-2=3。

以下是SDS量表中需要反向计分的项目:

*   2.  我感到早晨起来心情最好。

*   5.  我感到愉快。

*   6.  我感到做事很轻松。

*   11. 我感到很平静。

*   12. 我感到帮助别人很有用。

*   14. 我睡眠很好。

*   16. 我吃得和往常一样多。

*   17. 我与异性交往感到高兴。

*   18. 我感到我的心跳很快。

*   20. 我感到我能胜任任何事情。

计算总分: 将所有20个项目的得分(包括转换后的反向计分项目得分)相加,得到原始总分。

计算标准分: 为了便于比较不同个体之间的抑郁程度,需要将原始总分转换为标准分。标准分的计算公式如下:

标准分 = (原始总分 / 80) * 100

其中,80是量表的理论最高分。

抑郁自评量表的标准分可以用来评估个体的抑郁程度。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以下标准进行解读:

WX20250808-223321@2x.png

50分以下: 无抑郁

50-59分: 轻度抑郁

60-69分: 中度抑郁

70分及以上: 重度抑郁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标准只是一个参考,具体的诊断还需要结合临床医生的专业判断。抑郁自评量表的结果只能作为辅助诊断的工具,不能单独作为诊断的依据。

此外,还可以根据每个项目的得分情况,了解个体在不同方面的抑郁体验。例如,如果个体在情绪方面的项目得分较高,可能表明其情绪低落是主要的抑郁表现;如果个体在躯体功能方面的项目得分较高,可能表明其抑郁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

在使用抑郁自评量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指导语: 在进行测试前,务必向受试者详细解释量表的指导语,确保其理解每个项目的含义,并根据自身情况如实作答。

时间限制: 一般来说,完成抑郁自评量表的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控制在10-15分钟之内。

文化差异: 抑郁自评量表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开发的,可能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在使用时需要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复测量: 抑郁自评量表可以用于重复测量,以评估治疗效果或病情变化。在进行重复测量时,需要注意保持测量条件的一致性。

专业解释: 抑郁自评量表的结果需要由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解释,不能自行解读。

抑郁自评量表是简单易用的主观量表,可以用于评估个体的抑郁状态。它由20个项目组成,涵盖了情绪、认知、行为和躯体功能等多个方面。通过计算标准分,可以了解个体的抑郁程度。在使用时需要注意指导语、时间限制、文化差异等因素,并由专业人员进行解释。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