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总坐不住、写作业拖延到半夜?成年人开会时频频走神、总丢三落四?这些看似 “坏习惯” 的表现,可能与多动症有关。以下这份自测评估题,能帮你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多动症倾向,快来对照看看吧!
儿童多动症症状自测(6-12 岁)
上课时常离开座位,或在教室跑来跑去
很难安静地参加集体活动,比如排队、做游戏
说话过多,常在他人问话未结束时抢答
做作业时容易分心,频繁摆弄文具或东张西望
很难按要求完成家务或课堂任务,并非故意对抗
经常丢三落四,比如丢失课本、文具、玩具
不分场合地爬上爬下,或做危险动作
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讲故事时也难以集中听讲
做事冲动,比如突然打断别人谈话或抢别人东西
情绪不稳定,容易因小事发脾气或哭闹
评估标准:若出现 6 条及以上症状,且持续 6 个月以上,影响到学习或人际关系,建议及时带孩子到儿科或心理科检查。
成人多动症症状自测(18 岁以上)
工作中难以集中精力完成复杂任务,常中途放弃
经常忘记重要约会、 deadlines 或他人交代的事情
做事拖延,不到最后一刻不开始行动
开车时频繁变道、超速,或因走神发生小剐蹭
社交中难以耐心倾听,常打断别人说话
花钱冲动,频繁购买非必需品
很难坚持长期目标,比如减肥、考证常半途而废
情绪急躁,容易因堵车、排队等小事烦躁
同时处理多项任务时,常出错或遗漏细节
休息时也静不下来,总忍不住刷手机或来回踱步
评估标准:若符合 5 条及以上症状,且持续影响工作、婚恋或社交,建议寻求精神科医生的专业评估。
这些误区要避开
很多人认为 “多动症就是好动”,其实并非如此。有些孩子看似安静,却总在课堂上走神发呆,属于 “注意力缺陷型” 多动症;还有人觉得 “长大了自然会好”,但研究显示,约 60% 的儿童患者症状会延续到成年,可能引发职业困境、婚姻矛盾等问题。
需要提醒的是,这份自测题仅作为初步参考,不能替代医学诊断。多动症的确诊需要专业医生结合病史、行为观察和量表评估。如果发现自己或孩子有类似表现,不必过度焦虑,及时干预就能有效改善症状。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多动症都不是 “性格缺陷”,而是一种需要科学对待的神经发育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潜能,拥抱更从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