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心理健康测试

抑郁症诊断标准自测:医学级测试

137人关注
抑郁症医学诊断标准自测
专业分析 | 30道测试题 | 60个选项

“持续低落的情绪到底是压力太大,还是已经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这是很多人在情绪低谷时的困惑。如今,基于国际通用诊断标准设计的医学级自测工具已上线,不仅免费开放,还能在线完成,3 分钟就能帮你对照专业标准,初步判断情绪状态是否符合抑郁症特征。

这份自测工具严格参照《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的抑郁症诊断核心要素,覆盖三大关键维度。首先是核心症状:过去两周内,是否几乎每天都感到情绪低落、对所有活动失去兴趣或愉悦感?这两项是诊断抑郁症的 “必要条件”,若至少满足一项且持续两周以上,需重点关注。

其次是附加症状,涉及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或早醒)、食欲显著变化(突然暴食或厌食)、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坐立不安或行动迟缓)、疲劳乏力、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我否定或无价值感,甚至反复出现死亡或自杀的想法。这些症状若同时出现 4 项及以上,结合核心症状,就可能达到轻度及以上抑郁的诊断参考范围。

测试采用分级计分制,0-5 分提示情绪状态正常,注意日常调节即可;6-10 分可能存在抑郁倾向,建议通过规律作息、社交互动改善;11-15 分符合轻度抑郁的部分标准,需考虑心理咨询;16-20 分接近中度抑郁特征,应联系精神科医生;21 分及以上则可能达到重度抑郁的诊断标准,务必尽快就医。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测试并非替代医生诊断,而是将专业诊断标准 “翻译” 成通俗易懂的问题,让普通人能快速对照。比如 DSM-5 中 “几乎每天存在的情绪低落”,在测试中被细化为 “过去两周,是否有 5 天以上从早到晚都觉得心里发沉,即使遇到开心事也打不起精神”,既保留医学严谨性,又避免专业术语的理解门槛。

使用时,建议在不受打扰的环境中作答,如实反映自身状态。有人担心 “得分高会被贴标签”,其实测试结果仅作为自我认知的参考,就像用体温计测体温,37.3℃以上提示可能发烧,却不能直接确诊流感,这份测试也是同理 —— 它的价值在于帮你发现 “情绪异常信号”,而非下结论。

目前,该测试已在多家三甲医院的心理科官方平台同步上线,支持微信小程序、医院官网等多渠道免费使用。相比普通情绪量表,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严格锚定诊断标准中的 “时间维度” 和 “症状组合”,比如要求症状持续至少两周,且对工作、学习或社交造成明显影响,这些都是医学诊断中不可或缺的条件。

生活中,不少人因 “不知道自己是否符合诊断标准” 而延误干预。有人把持续半年的失眠归咎于 “压力大”,直到测试后才发现已满足多项抑郁症状;也有人因一次情绪崩溃过度焦虑,测试后确认只是短期应激反应,放下了心理包袱。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