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心理健康测试

测测你的自恋程度

13人关注
自恋型人格障碍在线测试(完整版)
专业分析 | 20道测试题 | 60个选项

生活中,总有人习惯性地把话题绕回自己身上:朋友诉苦时突然打断说 “我上次比你更惨”,团队获奖后忙着强调 “主要是我的功劳”,刷到他人动态时下意识评判 “这水平还不如我”……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举动,可能藏着不同程度的自恋倾向。想知道自己的自恋指数有多高?不妨从这些日常细节和测试方向中找找答案。

先别急着把 “自恋” 和 “糟糕” 画等号。心理学研究发现,健康的自恋是自信的基石 —— 比如相信自己能完成目标、在意个人形象管理,这些能帮人更好地应对挑战。但当自恋越过边界,就可能变成麻烦:有人因为过度在意他人评价而焦虑失眠,有人因总觉得 “别人都该让着我” 而屡屡引发冲突,还有人在亲密关系中习惯性忽视伴侣感受,最终导致关系破裂。

判断自己的自恋程度,不用依赖复杂的量表,从生活场景里就能找到线索。比如朋友分享新成就时,你的第一反应是真心祝贺还是暗自比较?被他人指出错误时,你会耐心倾听还是立刻反驳?团队合作中,你更关注整体目标还是个人表现?这些瞬间的选择,往往比刻意回答的测试题更能暴露真实状态。

专业的自恋测试通常围绕几个核心维度设计,以下这些方向能帮你初步自查(非诊断标准,仅供参考):

对赞美的依赖度:是否每天都需要他人肯定才能安心?听到批评会立刻陷入自我怀疑或愤怒?

共情能力的强弱:看到他人遭遇困境时,能否换位思考?还是会觉得 “这有什么大不了”?

对特殊待遇的期待:是否认为自己理应优先获得机会?排队、遵守规则时是否常觉得 “我可以例外”?

话题主导欲:和他人聊天时,是否超过 70% 的内容都在谈论自己?是否很少主动询问对方近况?

失败归因方式:出错时是否习惯找客观理由,比如 “都是环境不好”“别人不配合”,而非反思自身问题?

这些问题没有绝对的对错,但能反映出自我中心的倾向强度。比如偶尔期待赞美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一天没听到夸奖就坐立难安,可能就需要调整心态了;争取个人利益很正常,但总觉得 “别人都该为我服务”,就容易引发人际矛盾。

需要注意的是,任何自测都不能替代专业评估。心理学上的 “自恋型人格障碍” 有严格的诊断标准,需要精神科医生结合长期观察和临床访谈才能确定。网上的测试更像一面镜子,帮你发现 “原来我在这件事上有点钻牛角尖”,而非给人贴标签。

如果发现自己有较明显的自恋倾向,不必恐慌。调整的关键在于培养 “双重视角”:比如聊天时试着数自己说 “我” 的次数,刻意减少到对方的一半;遇到分歧时先问自己 “如果我是他,会怎么想”;取得成绩时,列一张 “助力者清单”,明确哪些人曾提供过帮助。这些小练习能帮人慢慢跳出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

而对于身边自恋倾向较明显的人,保持距离感很重要。不必试图改变他们 —— 过度纠正可能引发对抗 —— 但可以设定清晰的边界:比如对方滔滔不绝时,礼貌打断说 “我们聊聊别的吧”;被要求特殊对待时,温和而坚定地拒绝 “这不符合规则哦”。

说到底,测自恋程度不是为了批判自己或他人,而是为了更清醒地认识自己。适度的自我关注能帮人保持活力,而懂得体谅他人则能让关系更温暖。下次再遇到 “忍不住想表现自己” 的瞬间,不妨停一秒问问自己:“此刻,我看到别人了吗?” 这种觉察本身,就是成长的开始。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状态,不妨找专业的心理测评量表做个系统检查,或者在和信任的朋友聊天时,坦诚地问问对方:“你觉得我有没有特别自我的时候?” 真实的反馈,往往比任何测试都更有价值。毕竟,认识自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成为更舒服的自己,也成为更受欢迎的他人。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