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lowe-Crowne社会期望量表(Marlowe-Crowne Social Desirability Scale,简称MC-SDS)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测量工具,用于评估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社会期望倾向,即个体在回答问题时倾向于给出社会上期望的、社会上看似“正确”的答案。
以下是对Marlowe-Crowne社会期望量表的多方面介绍:
1. 测量目的:MC-SDS的目的是评估个体对自身在社会情境中的呈现是否符合社会期望,或者说个体在回答问题时是否倾向于产生社会期望的回答,从而反映出个体在社会情况下对社会期望的认同程度。
2. 测量方法:MC-SDS采用自陈报告方式,个体通过回答一系列问题来反映自己在社会情境中的社会期望倾向。问题通常是涉及道德价值观、社会规范、社交行为等领域的,个体需要选择或回答与自己观点或行为相关的选项。
3. 问卷结构:MC-SDS通常包含一系列陈述,个体需要按照指示,选择一个最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选项。这些陈述旨在探测个体在社交情境中的表现和态度,比如是否担心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否愿意给出符合主流社会期望的回答等。
4. 评分和解释:MC-SDS的评分主要基于个体在每个问题上的选择或回答,一般使用总分来表示个体对社会期望的倾向程度。较高的总分意味着个体更注重社会期望,倾向于回答符合社会期望的选项。较低的总分则可能表明个体更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太受社会期望的影响。
5. 信度和效度:MC-SD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经过多项研究验证其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可通过统计分析评估其内部一致性和测试重测信度,并与其他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比较,以验证其有效性。
6. 总体社会期望倾向的评估:通过对所有问题的回答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个体在总体上对社会期望的倾向程度的评估。根据总分的高低,可以将个体的社会期望倾向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从而提供有关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行为和态度的大致信息。
7. 针对特定问题的评估:除了总体的社会期望倾向评估外,也可以对单个问题的回答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可以揭示个体在特定情境下是否更倾向于社会期望的回答,通过对比个体的回答和社会期望的差异,可以提供更具体的信息和解释。
8. 与其他因素的关联:MC-SDS的使用可以与其他因素进行关联分析,例如个体的自尊水平、人际关系质量等。这种关联分析可以帮助进一步理解个体的社会期望倾向在心理状态和行为方面的影响,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个体的社会适应性和心理特征。
MC-SDS并不能直接反映出个体的真实个性和价值观,而是反映出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社会适应性和希望受到认可的程度。因此,在使用MC-SDS时应结合其他评估工具和信息,以全面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